腦中依稀還存在廣播傳來:「今年台灣夏季,溫度又創新高⋯⋯」一旦離開有空調的環境,馬上感受到酷暑讓體溫直接沸騰。轉身進到超商想買瓶啤酒消消暑,才發現五花八門的酒標真讓人摸不著頭緒。現在,就讓我們從發酵方式,來選擇自己喜歡的啤酒吧!

酵母是影響風味的關鍵

釀造啤酒最主要的原料有酵母、水、啤酒花以及麥芽。其中酵母一直是啤酒釀造者終其一生不斷探索的神祕領域。酵母在啤酒發酵的過程中,會消耗糖分產生酒精、二氧化碳及芳香物質,過程中會受到不同的發酵溫度、時間、壓力種種因素的影響,進而決定了我們品飲時的各種感官感受。而酵母的數量及健康與否,更是啤酒釀造製程是否成功的關鍵。

比利時酒廠對於酵母的掌握及控制更是仔細,對於某些酒款,比利時酒廠會在裝瓶時再加入新鮮的酵母及糖,使其在瓶中繼續發酵熟成 3 周以上,以達到層次豐富、複雜且帶有餘韻的迷人香氣和風味。

酵母類型Ale (愛爾)、Lager(拉格)啤酒的風味差異

絕大部分的人在選購啤酒時,都忽略了酒標上「Ale」 及「Lager」這兩個英文,而這兩個單詞所代表的,正是這瓶啤酒是選用哪一種類型的酵母發酵,也決定了啤酒風味的不同。

Lager (拉格)啤酒:發酵溫度較低,大約在 9 ℃ -14 ℃之間,發酵時會在發酵槽的底部發酵,製造時間約為數個月。整體口感表現上較為單純清爽、酒體清澈、酵母風味不明顯,適飲溫度在9度以下。市面上許多德國啤酒大都是屬於Lager啤酒。

Ale (愛爾)啤酒:發酵溫度較高,大約在 16 ℃ -26 ℃之間,發酵時會在發酵槽的上層發酵,製造時間約為  1 個月。整體口味表現上較為豐富有層次、酒體較混濁、啤酒花及酵母風格較為強烈。適飲溫度則視不同啤酒類型而定,但普遍都比拉格適飲溫度高。目前流行的精釀啤酒 (Craft Beer) 多都是屬於 Ale 啤酒。

另一種在市場上少見,由野生酵母發酵而成的 Lambic(蘭比克)啤酒則是上天恩賜的存在。相對於 Ale 和 Lager 封閉的發酵槽內保持強勢菌種,避免其他菌種污染的方式,Lambic 啤酒卻是採用完全開放的發酵方式。利用空氣中的乳酸菌及醋酸菌自然發酵,將麥汁中的糖轉化成酒精,並使用陳年啤酒花作為防腐的作用。

發酵環境充滿了灰塵、蜘蛛絲,製作過程長達數年。啤酒風味充滿明顯酸度,並具有白酒及水果酒的風味。不熟悉的味道,常讓第一次接觸的品飲者一臉狐疑地問:「這真的是啤酒嗎?」也因具有水果酸度的風味,而獲得許多女性朋友的喜愛。

從品飲者邁向自釀者

看完酵母發酵對啤酒風味的影響後,或許有些人也想捲起袖子來嘗試自釀啤酒。以我自己釀造的經驗,我會建議初學者從 Ale 啤酒入門。因為它的發酵期較短、味道複雜,即使在初期設備及工藝不到位的狀況下,還是能釀出不錯的啤酒風味。

Lambic 啤酒則是完全不建議。一來是製作時間相當長,對於初學者來說太過煎熬,製作成本及難度也高。發酵菌種部分除了無法掌握外,也容易汙染到自釀啤酒的設備。因此建議大家,還是以購買的方式來欣賞酒廠的工藝就好。

而我自己擅長釀造的是比利時高酒精啤酒和 Lager 啤酒,雖然說 Lager 啤酒的味道較為清淡,但在釀造工藝及時間上,反而需要下更多功夫;這是因為在味道相對單純的狀況下,任何不良風味更容易凸顯出來。此外如果要在簡單的配方下做出與眾不同的風味,更是需要取捨,例如:一番搾只採用第一道麥汁釀酒的作法,減少釀造中麥芽的雜味進到啤酒裡,為品飲者保留最純粹的麥芽風味。

談到低溫發酵 Lager 啤酒的由來已不可考,目前最早的紀錄要追朔到16世紀,當時在巴伐利亞與波希米亞等地區開始盛行。由於 Lager酵母需要低溫的發酵環境,所以整體的產量並不大,到了18世紀啤酒的三大發明誕生後,拉格啤酒才得以逐漸大量生產;而這三大發明分別是卡爾·馮林德(Carl von Linde)發明的氨冷凍機、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發明的低溫殺菌法以及埃米爾·克里斯蒂安·漢森(Emil Christian Hansen)的純酵母培養法。氨冷凍機的發明解決了夏天無法釀淡色拉格的問題,而低溫殺菌法與純酵母培養法則是獲得拉格啤酒製造商的採用。

由於酵母菌本身風味乾淨純粹帶來製造品質的一致性,大量推出後,這種色淺、清爽、氣泡感強的淺色Lager啤酒開始席捲歐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