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以為眼前所見就是台灣的全部?但台灣遠遠不只這樣。 打開眼光仔細感受,就會發現台灣還有許多美好角落。Bar BEER相信,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有越多人一起參與,地方文化就能越玩越茁壯。帶著玩心一起探索在地Bar!

雲霧裡誕生的龍神文化

鞭炮聲四起,舞龍者手冒青筋,揮灑汗水,一條龍蜿蜒矯健地從瀰漫煙霧中躍出,華麗的表演在三義最熱鬧的水美街展開,這是雲火龍節不可錯過的精彩畫面。

以稻草製作的草龍可大有來頭,源自於客家傳統文化「香火龍」,當年三義在地工作者,在客家原鄉看見居民利用收割完的稻草製作草龍,沿街遶境時提供沿路民眾插香祈福,便決定將此文化帶回同是客家村落的三義發揚。特別的是,香火龍文化在引入過程中,也因應三義雲霧繚遶的地理特色,取了一個新的名字「雲火龍」。

當地人分享,這些霧氣代表著三義是台灣中部氣候與北部氣候的交界,沒有北部容易下雨,也不似中部這般乾燥。巴比爾聽聞雲火龍隱身於三義山腰上的宮廟,當天在前往「尋龍」的路途上,也感受到山頭上的空氣開始凝結,順著一陣陣繚繞於山間的雲霧,終於抵達傳說中雲火龍安座的所在地─五穀宮。

讓雲火龍靈動的秘訣:編織的指尖功夫

走進五穀宮,眾人第一眼便被那披著客家花布、採環繞姿態的雲火龍所吸引,當我們靠近一看,稻草製成的龍身精緻而立體,親眼看見的震撼,完全不是照片所能比擬!耆老在一旁分享,早期勤儉的客家人在農閒時會一根根地編織稻草,以竹藤當結構、竹片製作龍牙,把客家子民對大地的敬仰、謝天酬神之心,緊繫在草龍的每個繩結上。嘿嘿,只能說客家人才是浪漫派大師,知道親手做的最有心意惹!

不僅心意足,雲火龍的製作時機也是有學問的,三義鄉割稻一年有兩期,第二期通常在農曆十月,此時便會開始集結收割的稻梗及稻草,一直到雲火龍節的前兩個月,才開始雲火龍的編織工程。

可別小看這個編織工程,過程可說是極其耗時,巴比爾帶著仰慕的眼光訪問編織雲火龍「龍的傳人」─鍾師傅,他說道:「一條龍的製作首先從『龍頭及龍尾』這兩個最為複雜之處開始,竹片的軟硬度與濕度有關,因此要精準掌握時機。頭尾完成後再銜接龍身,編法如同一般的辮子,三個草流交錯,看似簡單,但要綁得緊又不弄斷稻草也是一門功夫。」

除了鍾師傅,三義客庄像個團結的大家庭,每個人願意投身雲火龍節慶的籌備,如今編織草龍的技藝更是在三義代代傳承。在訪問的同時,踩街活動也即將開始,一旁的年輕學子們架起雲火龍,舞動龍身,準備「跈龍遊庄頭」!

移動式Party!踩街遊庄頭的炸龍祈福

劈哩趴啦的鞭炮聲、咚咚隆咚的鼓聲,搭配電音舞曲,熱鬧的「踩街遊庄頭」正式開始,而隊伍之首便是由雲火龍領頭,帶著三太子、八家將等隊伍進行踩街繞村莊。巴比爾跟著踩街隊伍前進,發現在雲火龍的隊伍中,有一個很特別的角色,那就是由一人走在龍頭前,以「龍珠」引導雲火龍,我們實際舉起龍珠後才發現重量非常扎實,連最簡單的上下擺動都非常困難,更遑論要像學子們一般活靈活現地舞動。

當隊伍經過沿路的商家時,可以看到路邊的商家紛紛站在店門口參與響應,有的持香向雲火龍祈福,有的放鞭炮迎接,此時一個炮聲響徹雲霄,龍隊們配合著鞭炮聲,以精湛的「神龍獻技」回應居民的熱情,就這樣我們幸運地捕捉到傳聞中的「炸龍」現場!

別看撐著雲火龍的學子們看似輕鬆的舞動龍身,其稻草與竹片編織而成的龍身,相較傳統舞龍舞獅所用的布龍,重量上更是重上許多!學子們可是一個個全神貫注、用盡力氣揮灑汗水,展示出雲火龍的靈動性和生命力,一瞬間巴比爾還以為看見真的活龍!

在遊庄頭的龍隊裡,也藏著許多象徵三義文化的細節:
【金花】
在龍頭上插上金花後,代表賦予雲火龍神體。

【米籮】
隊伍裡有著裝滿稻穀的米籮,象徵祈福五穀豐登。

【木雕】
在龍身上的肖楠木牌也加入了三義最有名的木頭雕刻藝術。

隨著雲火龍走過三義最熱鬧的水美木雕街,巴比爾發現遊行隊伍的成員與路邊居民都是互相認識的親戚鄰居,除了謝天謝神,踩街遊庄頭更是一場移動式的巨型Party,透過一同參與一同準備的過程,雲火龍節凝聚社區情誼,拉近人與神、人與人的距離。遊行走著走著就這樣到了終點「雲火龍節主會場」,跟著巴比爾一同直擊現場的熱鬧Bar!

魅力四射的雲火龍主場

雲火龍節的主場由三義居民們的演出揭開活動序幕,從國小的打嘴鼓到長青組,三義人不分長幼都為了雲火龍節使出渾身解術,搭配現場的雙聲道主持,遊客們除了能沈浸在客家文化中更能透過趣味的體驗活動深入瞭解三義客家文化

|跌聖筊比賽|

除了主會場的表演,現場還有一區攤位總是傳來驚呼聲,愛湊熱鬧的巴比爾怎麼可能錯過!

「跌聖筊比賽」結合傳統祈福文化和趣味競賽活動。規則很簡單,擲出一平一凸稱之為「聖筊」,而擲出最多次「聖筊」的人即可獲得頭彩。參賽者將筊放在客家傳統花布盤上,誠心祈禱再將筊向半空中擲去,擲出去的瞬間,巴比爾不知內心有多少糾結,腦中播放群眾喝采罐頭音效,結果究竟如何?!!等你明年來體驗就知道啦~
看到這也許大家會想,真的有可能擲那麼多次嗎?還真的有!

現場有個小妹妹甚至連續擲出十五次聖筊,看得巴比爾嘴巴都快掉下來了...

|晚會神龍獻技 龍祈福香火繚繞|

終於!進入了雲火龍節的高潮「晚會」!眾人目光聚焦在中央舞台,雲火龍的龍身插滿了祈福的香火,一縷縷香氣彌漫開來,隨著音樂節拍的韻律,神龍...開始舞動了!

一條活靈活現的巨龍在舞台上翻騰躍動,隨著神龍的律動,龍身的香火變成連綿火光,此刻,雲火龍看起來與白天的截然不同,龍身周圍彷彿被一圈圈幽靈般的光環包圍著,煥發出迷人的光彩。

千變的「粄」文化

走了一天,雙腿疲憊不堪,是時候嚐嚐最道地的客家美食了!每道客家美食背後都藏著「硬頸刻苦」的生活美學,快跟著巴比爾從一顆顆白胖軟Q的「粄」中體驗看看:

昔日傳統農業社會的物資不豐,勤奮耕種的客家人,以米食為主食:在來米、糯米、蓬萊米,製作出五花八門的特色米食,統稱為「粄」。

為何粄是硬頸生活的代表?在過去的時代,客家農人於山區工作,午餐不是三菜一湯的桌菜或便當,而是營養又便於攜帶的「粄」。

除了方便,「粄」易於保存又耐飽,農人們在簡單吃飽後又能繼續上工,在現代來說也能算是非常實用的行動糧吧~
原料是簡單的白米的「粄」在遇上年節慶典時還能變出不同花樣,家裡的「阿ㄆㄛ(奶奶)」會依照家族傳統(或阿ㄆㄛ本人的創意)加入不同的配料,讓每個客家家族的「粄」都有著各自的特色,也是出外工作的客家人最想念的家的味道!

美食當前,廢話不多說!馬上介紹巴比爾這次吃到好喜歡的小點心:

|鹹湯圓|
客家鹹湯圓南北有別,北部以無內餡的小湯圓搭配高湯蔬菜為主,南部則有包料。製作過程可不簡單,糯米磨成米漿,將米漿水分榨成粄粹(糯米麵團,也是客家湯圓柔軟的關鍵喔!),粄粹煮熟稱作「粄母」,粄母在加上生麵糰,揉成一顆顆的湯圓。紅蔥頭、油蔥、香菇、韭菜爆香,湯頭多是以大骨或排骨熬成,每口吃進去有湯圓的嚼勁也有香菇蔥料的鹹香。

|客家菜包|
客家文化中在稻米收割後會種植蘿蔔,農閒時則把蘿蔔曬成干或是絲,在食物缺乏的冬季製作成菜包。菜包內有蘿蔔,帶著好彩頭的象徵,也祈求平安。滿滿蘿蔔絲、爆香絞肉、香菇及蝦米,這些配料包好後放在月桂葉、野薑葉上蒸熟,讓客家菜包聞起來有股淡淡的葉香,咬下去蹦出爆炒過的鹹香與鍋氣,這時搭配一口沁涼的Bar,讓你可以多吃好幾個!

偷偷說,客家菜包還有一個品嚐的小趣味!由於客家菜包的外皮是以糯米與蓬萊米混搭製作,每個店家都有屬於自己的黃金比例,有些甚至會加木薯粉改變口感,快去三義找找菜包彩蛋,尋找自己最喜歡的比例吧!

|艾草粄|
「艾草粄=草仔粿」嗎?No No No,他們只是長得像而已,用的草葉汁完全不同。
草仔粿用的是鼠麴草,帶著淡淡的甜香,讓巴比爾來比喻的話草味程度大概是剛割完草的那種清香;艾草粄則是以艾草搗碎加入,味道較濃烈,尾韻會有一種回甘香氣。如果你喜歡夜市苦茶,請一定要挑戰看看艾草粄!帶著苦澀的濃烈草味,可能跟威士忌一樣,成熟的大人才懂。

尋龍之旅換你接棒

從農家樸實的草龍娛樂,到成為凝聚客家族群的重要慶典,雲火龍節讓台灣人知道,三義除了木雕,更有著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蘊。雲火龍節連結了人與神,更連結了參與活動的你和我,無論是在地人,還是遊客,都能在熱鬧中認識彼此、了解文化,和土地越玩越靠近。

明年,換你展開自己的尋龍之旅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