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魚片在日本稱為「刺身」(さしみ,Sashimi),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用竹籤將一小塊魚肉刺在魚片上識別魚種;二是早期切好的魚片叫「切身」,由於佩刀的武士忌諱「切」字,因而逐漸改稱刺身。

「引刺身」的究極美學

由於生魚片少了烹飪調味,因此刀工的精細程度決定了生魚片美味。被譽為「日本料理之神」小山裕久說:「料裡名師所切的生魚片,每一片魚肉的切口都會晶瑩剔透,即使上桌一段時間,仍是彈性十足。」專業師傅所切的生魚片,因為動作俐落,一氣呵成,魚身蘸了醬油,醬油也只會包覆外層,不會完全滲透魚肉而導致口味過重。這就是所謂刀工的究極魅力。

精湛的刀工不僅要讓每一處切口完美,大小適中,運刀時,須隨時掌握刀鋒的細微變化:手感、動作、方向及刀刃的平衡,牽一髮而動全身,刀刃切割食材時,必須順著刀刃的走勢下刀,不可施加不必要的力氣在魚肉上,以求保留完整魚肉組織。小山裕久認為,生魚片是針對食材不同,決定下刀方向與刀刃前後滑曳的角度,連砧板與刀刃的距離都需仔細計算,就像是用刀來引導出美味一樣,因此,這套行雲流水的刀工技術又被稱為「引刺身」。

刀刃與魚身的藝術

正因為刀工是影響生魚片美味的關鍵,因此不同肌肉紋理的魚種須用不同的切法應變;像是料理鮪魚與鰹魚等肉質軟嫩的魚類,適合以「平造り」(平切法)等厚切的方式增添口感;若是河豚和比目魚這類具筋度的白身魚,則多以「薄造り」(薄切法),厚度須在一至一點五公釐之間,須達到薄可透光的程度,是非常考驗刀工的刀法之一;而「角造り」(角切法)是把魚切成如骰子般的形狀,適合鮪魚這類魚身柔軟的魚種,以保持刺身完整。

有時,就算是同一條魚,師傅也會按照不同部位,配合不同的切法,以台灣人愛吃的黑鮪魚舉例,靠近魚脊的刺身,使用角切才能呈現魚肉口感;而黑鮪魚全身上下,油花最豐富、老饕視為珍寶的部位「黑鮪魚金三角」(黑鮪魚頭鰓下到上腹之間的肉質)則適合以柔軟的厚切法,才能享受豐厚香醇的油脂與鮮甜魚肉,如奶油般入口即化的極品滋味。

極品生魚片與一番搾的賞味時光

若是對於食材過於「新鮮」有些卻步,不妨嘗試炙燒料理或鮪魚半敲燒,享受魚肉油脂火烤後的美味,或是來道土佐醋章魚黃瓜,爽口又開胃,美食一口接一口!

最重要的是,在享受生魚片料理的黃金賞味期間,來上一杯一番搾,一口新鮮生魚片,一口第一道麥汁釀造的甘醇順口,讓細膩的麥香帶出食材的鮮甜,品嚐簡單的原始美味,享受不簡單的匠人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