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望嘉部落
嘉羅芙岸頭目家族祖靈雙面石雕柱

根據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講座」移川子之藏教授記載,1929年7月赴歸化門社田野調查時,在排灣族Bongari(舊望嘉)Aluvuan舊社(現今屏東縣春日鄉舊歸崇村)的叢林間發現石雕柱,並嗣於1930年入藏於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講座」博物館。

石雕柱一面刻有男像,一面為女像,分別代表Aluvuan社的Djialuvuan(家族名)頭目家之創社男、女祖先像,具有極為特殊的社會文化意義。

男、女石雕柱之人像均採立姿,頭戴羽狀頭飾,雙手置於胸前,細腰上繫有紋飾腰帶,且雙腳膝部和腳踝關節處刻有平行圈套紋飾。石雕柱使用材質較粗的砂岩,因年代久遠而風化,男性性徵現已無法辨識。從線雕與淺浮雕之雕刻手法以及風格較為形式化而非寫實面,顯見此石雕像於歷史上應屬相當早期之工藝產物。